书评

再读《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书评

在上一篇《海边的卡夫卡》的书评的附言部分,我说想要把村上春树的3部代表作都读一遍。而这其中作为“物哀”的代表也就是《挪威的森林》,我在高中时期和《百年孤独》一起看过。当时班级中流行“村上热”,《挪威的森林》也是村上流传最广的小说,也是村上唯一一部用现实主义笔法写的小说。没有了《海边的卡夫卡》、《1Q84》中那么多奇幻的隐喻,咋一看会让人感觉真如村上所说“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虽然后面被村上自己否认,并承认是一种营销策略),但《挪威的森林》所表现出来的爱情观、生死观远比一部“恋爱小说”要深刻。尤其是其中被人讲烂了的一句话“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永存。”,十分准确地概括了日本传统的生死观。在高中的时候,我是完全无法理解这句话的,但为了吊书袋,还是时不时在作文里用一用这句话(如果是为了在同学面前装逼,我可能会吊一吊《百年孤独》或者《瓦尔登湖》),现在再回头看真的是黑历史。

书评

孤独与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书评

多年以后,我坐在从北京返回家乡的高铁上,用kindle看着从网上下载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不禁想起了高一暑假一个人窝在宿舍里看《百年孤独》的那个夜晚。当时,我所在的高中还没有搬到新校区,整个校园里面漆黑一片,只有靠近校门的路灯和我在宿舍点亮的台灯能够隐隐可见,从教学楼的位置上看去,就像当时为了准备物理竞赛时经常研究的几个质点。

影评

他好像条狗啊——《大话西游》影评

我早已不记得上一次看周星驰的电影是在几岁的时候,在小学的时候可能在央视电影频道上稀里糊涂地看过几部比较经典的作品,但现在想来早已完全没有印象,唯一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当属他主演的最后一部电影——《长江七号》。这个同时充满了喜剧和悲剧色彩的故事,让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我,坐在我爸办公室的电脑前困惑了好久,不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会这么奇怪。(现在再回看豆瓣上对《长江七号》的影评以及打分,只能感慨当时的影评人要求是真的苛刻,以及现在的电影拍的是真的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