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当灯塔不再闪耀——《蜘蛛侠2》和《蜘蛛侠:英雄无归》影评

我第一次听说蜘蛛侠这个名字,应该是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大概2005年左右)。那个时候,我父亲同事的办公室里刚装了全校第一台电脑,使用的应该是比XP更早的2000或者98版本。我年幼时大部分的记忆现在都很模糊了,但唯独记得某个下午在那个小小的办公室里跟一个叔叔一起看的视频:一个穿着红蓝配色的紧身衣、头戴面具的人在城市的高楼间荡来荡去,好像在和一个脚踏飞行滑板、眼睛直冒绿光、到处扔炸弹的人在打架,而那个绿魔怪扔的炸弹在闪过一阵绿光后,把周围的人群都变成了一堆骨头。这样的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漫评

请不要“像”死而生——《佐贺偶像是传奇》漫评

坦率说,偶像番在本就已经小众的番剧圈子里更是一个小众的存在。大家常听说的热门IP,比如:《偶像大师》、《LoveLive!》、《BanG Dream!》等等(在我看来《轻音少女》算日常番),在bangumi上的追番人数以及评分也都相对弱势(不过作为业界鼻祖的《偶像大师》第一季反响很不错)。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书评

罗马的车辙与奥斯曼的红苹果——《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书评

在朋友的推荐之下,本人于昨天看完了罗杰·克劳利的著作《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在此之前,我其实在各种文学、电影、动漫等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世纪的欧洲史,对于各类国别、宗教等名词也一直语焉不详,这次算是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其中的冰山一角。

漫评

人终究是要与自己和解——《物语系列》漫评

早在上个学期,我就已经在室友的安利下开始了物语系列漫长的补番之路,中间又断断续续地追了几部新番、看了几部老番,终于在半年之后看到了这里。故事从阿良良木遇到羽川翼和吸血鬼开始,到最后拯救忍野扇、高中毕业作为结束。这其中发生的诸多志异怪谈让人印象深刻。古今中外的神话或者奇幻故事大多都来自于人们内心的痛苦与纠结,就像相由心生,心中的积郁、不满等情绪积攒过多,通过想象、非现实的形式展现出来,自然就成了人们口中的故事,西尾维新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

漫评

儒家思想在文明社会的安息之处——以《Fate/Zero》为例

摘要《Fate/Zero》是日本知名动漫脚本作家虚渊玄的小说代表作,因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并含有一定的哲理深度,受到众多动漫爱好者的喜爱,对于其中人物、情节、主题的思考和讨论,自作品出世以来从未停止。而由其改编的同名动漫的播出更是在动漫研究者群体中引起了一波讨论热潮。本文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出发,针对讨论较多的两个问题:“三王”的政治理想和卫宫切嗣的正义观,进行探究,分析其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为后人的解读提供全新的角度,也为未来的创作者提供创作灵感。

漫评

回不去的高中与不愿结束的大学——《ReLIFE》漫评

最近赶上番荒,在室友的强力安利下补完了《ReLIFE》。在看之前我大致浏览了一下它的声优表,惊奇地发现这都是大佬级的配置,想必番剧本身也不会让我失望。不过说句实在话,在看完前几话的时候我是真的有一股弃坑的冲动。和之前看过的作品相比,这部番的作画质量堪忧,各种诡异的钢琴BGM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出现更人让我在看番的时候提心吊胆,此外,第2话ED完全不顾时长考虑地戛然而止更是让它在我心中的评分一跌再跌。不过后来听室友说这部番本来就经费不足,最后的完结篇还是粉丝众筹出来的,于是我就继续耐着性子把它补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