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炒(チャンプルー)是冲绳方言“混杂物”之意,配料也不限于蔬菜和豆腐。原本是一类冲绳的家常菜,由便宜的日常豆腐和腌制的猪肉等食材添加到蔬菜中制成。 从维基百科的这段释义可以看出,champloo大概类似我们国家的铁锅炖、大杂烩、火锅这一类食物。正好最近在二刷《混沌武士》期间,跟室友一起吃了一次铁锅炖,有感而发,于是想给这部播出时间接近20年前、我认为的渡边幸一郎的最优秀的作品,写一篇漫评。
一如夕阳穿过缝隙——《1973年的弹子球》书评
请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可能是盛夏,可能是秋初,你走在某个有些破败的小镇的一条僻静无人的街道上。耳边响起蝉鸣,或者秋风卷着落叶的声响。金黄色的夕阳从路旁的屋檐之间的缝隙上洒下来,可能洒满了你前方的石板路或者对侧房屋上的木质窗户,透过光线你可以清楚地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当然,也可能只是正好有一缕夕阳穿透了路边的野花,将花瓣映得接近透明,也可能不是野花,而是刚好落下的一片枯叶。你可能感到闷热但并不烦躁,也可能感到凉爽但并不洒脱,但无论是哪种,每当你在之后的时光中回想起来的时候,总会想起当时那种寂静的氛围、平和的心情,以及一种莫名的怀念和淡淡的伤感。
再读《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书评
在上一篇《海边的卡夫卡》的书评的附言部分,我说想要把村上春树的3部代表作都读一遍。而这其中作为“物哀”的代表也就是《挪威的森林》,我在高中时期和《百年孤独》一起看过。当时班级中流行“村上热”,《挪威的森林》也是村上流传最广的小说,也是村上唯一一部用现实主义笔法写的小说。没有了《海边的卡夫卡》、《1Q84》中那么多奇幻的隐喻,咋一看会让人感觉真如村上所说“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虽然后面被村上自己否认,并承认是一种营销策略),但《挪威的森林》所表现出来的爱情观、生死观远比一部“恋爱小说”要深刻。尤其是其中被人讲烂了的一句话“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永存。”,十分准确地概括了日本传统的生死观。在高中的时候,我是完全无法理解这句话的,但为了吊书袋,还是时不时在作文里用一用这句话(如果是为了在同学面前装逼,我可能会吊一吊《百年孤独》或者《瓦尔登湖》),现在再回头看真的是黑历史。
我们都是卡夫卡——《海边的卡夫卡》书评
在《海边的卡夫卡》的开篇引子里,有这样一段话: 某种情况下,命运这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你变换脚步力图避开它,不料沙尘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样变换脚步。你再次变换脚步,沙尘暴也变换脚步——如此无数次周而复始,恰如黎明前同死神一起跳的不吉利的舞。这是因为,沙尘暴不是来自远处什么地方的两不相关的什么。就是说,那家伙是你本身,是你本身中的什么。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径直跨入那片沙尘暴之中,紧紧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尘进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那里面大概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有时甚至没有时间,惟有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在高空盘旋——就想像那样的沙尘暴。
《Science Research Writing For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摘录
IntroductionThe aim of this book is to give you the information, vocabulary and skills you need quickly and easily so that you can write confidently using the style and structure you see in the journals you read.
我怀念不列老哥——《1917》影评
我在本科的时候就对这部堪称“一镜到底”的标杆式电影有所耳闻。在今年春节期间,张艺谋导演的《满江红》大火,我在看《满江红》的时候就注意到了电影中较为频繁地使用长镜头(尤其是在影评开头的部分),但一直不明白导演的用意。直到后来看了张艺谋的采访,我才知道,原来他一开始就想试试“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但是由于各种限制才最终把一个镜头拆成了多个长镜头(这里感到有些可惜,如果说《满江红》真的做到了“一镜到底”,我想风评应该也不至于这么差)。于是这更加勾起了我对于《1917》的好奇,在今年的2月底,也就是俄乌战争接近一周年的时候,我看完了这部电影。
孤独与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书评
多年以后,我坐在从北京返回家乡的高铁上,用kindle看着从网上下载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不禁想起了高一暑假一个人窝在宿舍里看《百年孤独》的那个夜晚。当时,我所在的高中还没有搬到新校区,整个校园里面漆黑一片,只有靠近校门的路灯和我在宿舍点亮的台灯能够隐隐可见,从教学楼的位置上看去,就像当时为了准备物理竞赛时经常研究的几个质点。
你听说过EQ140吗?——《流浪地球2》影评
小时候我住在家乡的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小镇上里,离我家步行500米的地方有一个专门生产汽车轴承的工厂,高高耸立的烟囱是它的标志。即使在学校的操场上玩耍时也能够看见它的身影,以及时而冒出的黑烟。听爸爸说,他们最大的客户也就是位于这个城市北边的“二汽”。作为国家曾经的“三线”建设重点项目,“二汽”和这座城市的命运紧密相连,也奠定了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基础。
《Yes Prime Minister》摘录
S1E1“We should always tell the press freely and frankly anything that they could easily find out some other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