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像条狗啊——《大话西游》影评

  1. 1. 参考资料

我早已不记得上一次看周星驰的电影是在几岁的时候,在小学的时候可能在央视电影频道上稀里糊涂地看过几部比较经典的作品,但现在想来早已完全没有印象,唯一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当属他主演的最后一部电影——《长江七号》。这个同时充满了喜剧和悲剧色彩的故事,让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我,坐在我爸办公室的电脑前困惑了好久,不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会这么奇怪。(现在再回看豆瓣上对《长江七号》的影评以及打分,只能感慨当时的影评人要求是真的苛刻,以及现在的电影拍的是真的江河日下)

《大话西游》其实在我的电脑里封藏已久,但因为之前对于周星驰一直没有太多了解,所以一直没有兴趣来看,直到中秋假期的时候片荒,拿出来看了《月光宝盒》才意识到自己是错过了什么样的一座宝库,顿时追悔莫及,赶紧趁着假期把《大圣娶亲》也看完了,于是在酝酿了一段时间后写下了这篇影评。

《大话西游》是周星驰成立的彩星电影公司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作品。1995年上映之后,由于电影的无厘头风格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过于超前,电影被公认是一部烂片,票房十分惨淡,直接导致彩星电影公司倒闭。后来,随着电影被引进到大陆,正赶上大陆的电影盗版市场猖獗和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大话西游》在年轻人中逐渐引起共鸣,并成为了互联网上的一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对这部电影进行重新的解读,并最终肯定了其艺术价值。《大话西游》也实现了从烂片到经典的转身,时隔近三十年,直到今天还能在互联网上看到与之相关的梗或者视频片段,足见其对于一代人的影响之深。

三十年来,已经有无数人对于《大话西游》从各个角度进行过解读和分析,从剧情本身的赏析,到后现代主义的手法使用,再到青少年中的传播分析。在知网上使用“大话西游”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找到790篇文章,而且还在以平均每月一篇的速度增长。

尽管相关的研究和影评已经非常多,但我还是想谈谈自己的感受,毕竟自己最开始写漫评影评的初衷就是为了记录——记录生活、记录当下我的思想状态。看完电影后,我去豆瓣上看影评,有一条写得很有意思:

你在看大话西游的时候,如果笑得腹背抽筋,龇牙咧嘴,那么你很有幽默感。如果你看完了大话西游,你还笑得满地打滚,那么你其实什么都没看懂。如果你看完了大话,你忽然发现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泪水,你总算看懂了大话的第一层了。如果你看完大话,笑也笑过了,泪也流过了,忽然怔在那里,忽然觉得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那么你看懂第二层了。如果你看完了大话,默默的坐在那里,你感到无处可去,你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和无奈,你看懂第三层了。

《大圣娶亲》创造了很多知名的网络段子,几乎每一个桥段拿出来都可以让80后、90后的人产生共鸣,但其中最经典,或者说内涵最丰富的对白,还是最后的三句台词:

那个人样子好怪啊。

我也看到了。他好像条狗啊。

我猜测,这或许就是“单身狗”一词的来源。相信大部分在看到这里后都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单纯的喜剧。至尊宝从遇到春三十娘开始,到拿到月光宝盒穿越时空来救白晶晶(电影中对反复穿越这段处理得比较偏喜剧色彩,但使我联想到许多轮回系的动漫主角,而感觉到了一丝悲凉),再到遇见紫霞仙子,和牛魔王的种种纠葛,再见白晶晶,最终带上紧箍咒,变身孙悟空,大战牛魔王,救人失败,经历了这么多艰难坎坷,甚至最终痛失所爱,但是在外人看来,仍然只是像一条狗一样,既没有对于坎坷命运的感慨,也没有作为齐天大圣的威严。不管之前经历了多少轰轰烈烈的故事,到头来也只剩下自己脑袋里的记忆,不为任何其他人所知,仿佛小丑一样,之前所付出的一切仿佛都没有了意义。

就好像现实中,人们面对丰富的物质生活却陷入了信仰的危机,生活越来越迷茫,不清楚自己做过的事情有什么意义。爱情可能是一剂解药,但是当爱情被现实击得粉碎时,这种迷茫、虚无感会更加强烈。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第三层”。

亚里斯多德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整部《大话西游》可以说是在荒诞和解构中展开剧情的,但是这部电影唯一没有被解构的地方就是爱情,就像网友评价说:“周星驰的电影从来不嘲笑两种东西,一个是爱情,一个是小人物。”《大活西游》反映了人们无法战胜社会的局限性,以及反抗命运和现实的失败。至尊宝最后被迫去取经,一方面代表着一种个人生活的失败和主体自由的丧失,充当历史使命的走卒,但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良知,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批判,对人的本性和处境进行思考。就像周星驰其他的电影一样,在电影结尾时的基调一定是光明的,只是在《大话西游》中表现得较为隐晦。

为什么《大话西游》在早期的互联网上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每一个年轻人在最初都像那个无忧无虑、单纯的至尊宝,为了爱情,为了其他单纯的目标,不顾一切,倾尽全力。但随着阅历的增长,遭遇了很多挫折,也不得不做出许多取舍,热情开始消散,对于以前执着的事物也不那么执着,就像自己给自己带上了紧箍咒。而这个过程叫做成长,所谓的紧箍咒叫做责任

初看周星驰的电影会觉得是喜剧,再看之后会认为是悲剧,但最终会发现是人生

我们都会像一条狗一样,踏上自己的取经之路。


参考资料

[1] 苗汉子. 你理解大话西游片尾那句“他好像一条狗”吗?如果不能理解,那就是没看懂。.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199026/
[2]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9%81%8A%E8%A8%98%E7%AC%AC%E5%A3%B9%E4%BD%B0%E9%9B%B6%E5%A3%B9%E5%9B%9E%E4%B9%8B%E6%9C%88%E5%85%89%E5%AF%B6%E7%9B%92
[3] Cyberpunk: Edgerunners. 萌娘百科. https://bangumi.tv/subject/309311
[4] 王锐. 浅谈《大话西游》中的悲剧意识[J]. 文学教育(上),2011(12):98-99.


除了结尾的三句话,电影中还有一段即使没看过电影的人也听过的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大圣娶亲》中第一次出现这段话的时候,周星驰的表情、语调都十分夸张,所以充满了喜剧色彩,但最后一次出现的时候,也就是将要带上紧箍咒的时候,气氛却显得异常沉重。对于没有谈过恋爱的人来说,这段话或许会显得十分矫情、肉麻,但是对于经历过一段有始有终的爱情的人来说,看到这段话未必能笑得出来。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最近看了两部很有意思的作品,主题都可以姑且理解为是讲爱情的,一部是《大话西游》,还有一部是《赛博朋克:边缘行者》。在写这个影评的时候我也曾设想过将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来分析,对比一下两者的异同,比如:导致两者的爱情悲剧诞生的原因有一定的相似性:至尊宝为了救紫霞仙子必须带上紧箍咒,但是带上了紧箍咒就必然不能再爱紫霞仙子,大卫为了救露西必须装备义体金刚,但是装备上之后也必然无法与露西在一起;《大话西游》中的牛魔王和《边缘行者》中的法拉第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相似的,都象征着现实中的困难挫折;两者的爱情悲剧的产生原因从本质上来看也有相似性——爱情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但两者又有着细微的差别:比如,至尊宝的冲突中更多的夹杂着对爱情的追求和自身使命(也可以说是命运)之间的冲突,但大卫的冲突中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畸形和不公;在结局的处理上,两者都是看过之后让观众“意难平”的作品(虽然我之前无数次跟别人说过,看过之后让人感觉惆怅或者淡淡的忧伤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但《大话西游》的结局还是带有一点明亮的色彩,《边缘行者》在立意上略逊一筹。

但是经朋友提醒,《边缘行者》和《教父》的相似性可能更大一点,赛博朋克帮派与黑手党的相似性可能更大点,大卫从曼因手里接过帮派就像一二代教父之间的继承一样,可对比的点更多。

不过既然想到了,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记录。


本文于2022年9月18日首发于B站